

据Defense News(防务新闻)独家披露,美国空军近日向国会递交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:要想在全球范围内“低风险”完成所有作战任务,空军至少需要1558架有人作战战机!而现实却是,美军现役仅有1271架,缺口高达近300架。更扎心的是,这还没算上即将退役的A-10和F-15C等老旧机型。美军高层罕见承认:如果没有大幅增加预算,这一目标根本就是“奢望”。
这份名为《美国空军战斗机长期力量结构》(Long-Term USAF Fighter Force Structure)的报告,由代理空军部长特洛伊·梅因克(Troy Meink)亲自签署,作为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一部分递交国会。Defense News获得了该报告的详细内容。报告直言不讳:未来十年,空军必须“扩军”以降低风险,尤其是在第五代与传统战机现代化升级的关键阶段。
美军高官在与媒体的吹风会上坦言,这份报告其实是“理想蓝图”,现实中根本无法靠现有预算实现。其核心目的是向决策层传递一个信号——如果不给钱,空军就必须做好“有些任务根本无法完成”的心理准备。“我们现在的总预算,根本覆盖不了所有想做的事。”这位官员无奈表示。
“我们需要更强大的空军,这份报告就是最有力的证据。”他补充道,“一切都取决于国防部内部的优先级排序。”
报告披露,目前美空军的1271架作战战机中,还包括约103架A-10攻击机,而这些“老兵”将在2026财年基本全部退役。也就是说,想要实现“低风险”目标,空军不仅要补齐这300架缺口,还得填补A-10、F-15C等老旧机型退役后的空白。
什么叫“低风险”?报告给出的定义是:空军“极有可能”完成所有作战目标,能够完全满足各大战区指挥官的需求,并具备足够战略纵深,能从容应对各种规模的冲突,部队压力极小。而如果只满足“中等风险”,也得有1367架作战战机。至于“高风险”——那就是部队随时可能来不及部署,甚至根本无法完成任务,长期处于极限压力下。
但想要实现这一切,难度堪比登天。首先,国会是否愿意大幅加钱就是最大变数。其次,军工企业的产能、技术研发的各种“坑”、新机型的反复跳票,随时可能让计划泡汤。更别提,空军还要一边维持现有战机的妥善率,一边全球部署执行任务,还要应对预算紧张和现代化进度拖延的多重夹击。
现代化升级,步步惊心
美空军正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换代。新一代F-35A“闪电II”、波音F-15EX“鹰II”正陆续服役。与此同时,空军还在研发全新一代半自主无人僚机(协同作战飞机,CCA),这些“智能僚机”未来将与有人战机并肩作战。第六代F-47、B-21“突袭者”隐身轰炸机等新锐装备也在路上。
但报告毫不掩饰地指出:F-35等新机型的研发和列装“本身就极具风险”。预算风波、技术难题、产业链延误,几乎成了家常便饭。结果就是,空军不得不把老旧战机一拖再拖,维持服役,形成恶性循环——维护成本飙升,挤占新机型采购资金,导致新能力迟迟无法落地。
报告还强调,这一切都是在“最理想情况下”才能实现的。报告的机密附件甚至画出了一张“假如没有财政约束,产业链能全力生产”的最大采购能力曲线图。空军官员坦言:“我们就是要把‘可能性’的天花板摆在决策者面前。能不能实现,全看有没有决心砸钱。”
F-35被称为“美空军战斗机力量结构的基石”。空军计划只要洛克希德·马丁(Lockheed Martin)和其他承包商能造出来,就全都买下,并持续推进F-35的升级换代。目前美空军已拥有约500架F-35,最终目标是1763架。报告预测,到2030年,产业链有望实现F-35A年产100架的极限产能,F-15EX则在2027年达到年产24架。
但现实却很骨感。空军每年通常只能买48架F-35A,而2026财年五角大楼的预算案甚至要把采购目标砍掉一半!更糟糕的是,F-35的“技术刷新3”(TR-3)升级项目一再跳票,更大规模的Block 4升级也被美国政府问责局(GAO)点名“进度严重滞后,功能缩水”。
当被问及为何预算案要大幅削减F-35采购、这与空军扩军目标如何兼容时,官员直言:一切都卡在Block 4升级上。只有等Block 4能量产,空军才会大幅加单。“我们对Block 4的进展感到鼓舞,但现实是现在还没落地。等升级到位,采购计划自然会跟着调整。”
目前洛克希德·马丁每年能生产130-140架F-35(包括A/B/C三型)。未来如果F-35B(短距/垂直起降型)产量减少,F-35A的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。如果对外军售减少,空军甚至有望每年买下100架F-35A。
飞行员荒、老机型拖后腿,空军焦头烂额
更让美空军头疼的是,飞行员短缺问题愈演愈烈。训练瓶颈、人手不足、老旧机型维护难度大,形成恶性循环。报告明确,A-10攻击机将在2026年9月底前全部退役,F-15C/D也基本完成淘汰。F-15E“打击鹰”则被称为“美空军各大战区的主力战马”,大部分将继续服役,但部分装备F100-PW-220发动机的老机型将被淘汰,集中资源保障更强劲的F100-PW-229型。
A-10、老F-15、Block 30批次F-16等机型早已超期服役,维护成本和难度直线上升。空军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持妥善率,严重挤压了新机型的采购和升级空间。更糟糕的是,许多维修设施本身也早已过时,零部件供应链日益枯竭,产业基础不断萎缩,维护难度和成本双双飙升。
无人僚机成最大变数,未来或颠覆空军结构
报告还提到一个“最大黑马”——协同作战无人机(CCA)。目前通用原子(General Atomics)研发的YFQ-42A、Anduril公司的YFA-44A等型号正处于测试阶段。未来这些无人僚机将承担打击、侦察、电子战、诱饵等多重任务。空军计划至少采购1000架CCA。一旦全面服役,将大幅减少对有人战机的需求,极大降低风险。但官员坦言,现在还无法准确评估CCA能替代多少有人战机。
“CCA肯定会影响最终需求,但现在还说不准能减多少。”官员如是说。
本文为深度编译,仅供交流学习,不代表本账号观点
作者:史蒂芬·洛西(Stephen Losey)
作者简介
Stephen Losey是Defense News(防务新闻)空中作战记者,曾任Air Force Times空军领导与人事记者、Military.com五角大楼与特种作战记者,多次赴中东一线报道美军空中作战。